论文数据造假会被起诉吗?
有些严重的数据造假会被以其他相关罪名(例如骗取科研经费)起诉而获刑。 有关部门还在考虑设立科研人员学术诚信档案制度,使得造假成为一个永久记录的污点,让造假者职业发展受阻。 不少期刊在增加数据编辑审核制度,并考虑改革同行评审过程,使得论文及其数据能够在网上公开接受全球任何人的评议,对被举报涉嫌造假的论文数据进行专门审查等。
科研数据造假的处罚措施有哪些?
科研数据造假的处罚措施包括学术规范处罚(例如公开道歉、期刊通报批评)、行政处罚(例如降薪、开除)和民事处罚(例如罚款)。 有些严重的数据造假会被以其他相关罪名(例如骗取科研经费)起诉而获刑。
科研数据造假的动机是什么?
科研数据造假的动机通常是为了骗取科研经费或发表论文。 造假手段包括捏造和篡改数据。 这种造假属于具有主观恶意的学术不端行为,在违反学术道德的十恶排行榜上高居第三,其恶劣性质和危害仅次于代写和剽窃抄袭。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平或疏忽等非恶意原因导致的数据错误和观点分歧不属于数据造假。 诚实性出错是允许的,但是不允许造假。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著名期刊发生了很多影响较大的科研数据造假丑闻或数据真实性质疑事件,涉及生物、医学、物理、心理学等众多领域,造成大批论文撤稿和当事人被处罚甚至判刑的后果,而且造假趋势愈演愈烈。 科研数据造假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各方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里的数据指的是表格、插图、照片等任何数据。 科研数据及结论造假的具体形式包括以下三种。
学术造假会对学术诚信造成伤害吗?
学术造假是伴随着学术研究出现的“恶疾”,在各国各个领域都时有发生,而国际学术圈的诸多案例也反复证明:如果一场造假风波引发的“学术地震”不能及时回应、彻查严处,将对一个国家的学术诚信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 今年,《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出台,引发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