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
-
牛津以导师制和自由教育见长的模式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课程,学生的求知欲、研究潜能和批判性思维都能在大量课前课后的文本阅读、独立思考、紧凑的写作任务以及和导师生面对面的定期研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提高。
-
二、培养模式
-
以我的一年制教育硕士项目为例,尽管一周只有3到4节课,每堂课的阅读材料却至少是5到10篇文献甚至是几本书。上课多以学生主导的seminar形式进行,就本课的几个核心问题联系阅读材料发散和分析,因此没有课前学习将很难真正参与其中。
-
其次,与seminar相配合的是平均每周一篇的essay (约2000字)。在获得这些平时作业(Formative assignment )的形成性评价以后,学生能和各科老师就自己的论证方向和改进空间做更细致的探讨。有了好的平时作业作为基础,学期末正式的课程论文(Summative assignment,一般3000字)写起来也更加游刃有余。
-
另外,比essay难度稍微更高的是闭卷考试。涉及的话题大致与每节课的主题吻合,但作答范围就不仅限于课内阅读了,更多是拿着几个generaltopic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整合成核心论点,这些论点论据的出处也要连带记下来。由于考试一般是在2小时内回答2个问题,受记忆、心理因素和手写速度的限制,时间上是相对紧张的。
-
在这样短短8周的学习时间里要完成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兼有众多的优秀的学术讲座,自律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学期比一般英国大学稍短(大多10周),牛津同样分为3个学期,但不同的是硕士毕业论文是从一入学就开始构思。很多申请人都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和研究兴趣而来的,因此开学之际,也大都能就手里简单版的research proposal和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
好的研究往往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去酝酿和完善,更何况G5对于硕士论文质量的期许是达到可发表的水平(publishable quality)。因此头两个学期里,论文定题会在和同学、各科老师和分配到的导师共同讨论中完善。到了第三学期甚至第二学期末就能开始集中精力收集数据和定稿。